素心。

“有太易,有太初,
有太始,有太素。”

#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创造生活中一个一个奇迹的人
#欢迎使用“Q&A-问答”来提问~
#头像会换,名字不变
#放肆记录生活的子账号独立啦
假性叛逆
https://whole-heart777.lofter.com/

#所有文章授权都是“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”
#偶尔app有bug,发布时默认的授权变成了“不使用原创授权”时参见上一条
 

042.《门槛之外——城市劳务市场中的底边人群》王华/著

一本给读者展现出“他者”的人类学田野后的著作。

社会中最可怕的事情之一,是在社会管理中占据主导话语的人群心里眼里看不到“他者”的存在,或者看到了装作看不到。

这本书的作者作为人类学的学者,把城市劳务市场选做他的田野,进行了长期的田野调查。从一开始的学生气显眼,到后来和这里的农民工融入,然后作者挖掘到了我们过去不曾看到,或者放在一边不去理会的底边农民工的现实。

在我们的话语体系里塑造的农民工的形象是矛盾的,一面是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,一面是衣物不干净、没文化等负面的固定形象。现在想来印象很深的一类事是:农民工怕自己鞋子上的泥弄脏银行大厅,所以拖鞋光脚走进银行、农民工在地铁上不坐座位怕弄脏座位,然后被各大媒体话语塑造成农民工有素质的典型事例。但是这种话语的塑造就很有问题,就是看似在表扬农民工,但是却也在强化农民工不是城市公民的潜在观念。银行是公共经营场所、地铁和公交是公共交通工具啊,是作为基本公民可以享受的公共服务和参与的日常事务。宣传这样的行为好,那不做到这样的农民工就行为不合适了吗?这很可怕……本质逻辑还是在不断维护所谓“城市居民”的生活,比如,干净的公共交通。

上面说的有点远了,拉回来。

这本书里展现了一片混乱的甚至有点可怕的城乡边界世界,不只是地理空间上的边界,更是公民权利、居民生活等社会性的边界。贫穷、诈骗、暴力、易←交←性等等就是这里的日常。然而,这里获得的要么是来自城市来自精英的立场的自上而下的改造(且从未真正实现)、要么就是被城市有意忽略。我看书的时候,会站在非理智的视角觉得:城市和城市人真是十足的恶魔啊。当然,这也不单纯是城市一方的问题,而是整个城乡二元结构进入了全球化引发了一切。


忍不住又想说远,其实农民工从未成功扎根于城市吧,仔细想想近年来一些纪录片里过年返乡的农民工,比起这本书里的底边农民工来说,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和一定的薪水,一年到头还有点资金能带回家里供养老小,已经生活好太多了,可是终究还不是城市公民的一员吧?城市公民的公民权还不曾让他们拥有……


一不小心说多了,就希望能有机会的话,还是多让自己的眼睛里有“他者”,不要只能看到自己所在的社会阶层的生活。

评论
热度(8)
© 衡七 | Powered by LOFTER